作业人员经过长途跋涉,到达海拔约3840米的500千伏新坪乙线N87号塔。
作业人员使用无人机三维激光点云间隙分析技术精确修订组合间隙。
作业人员采用无人机对作业杆塔开展三维激光扫描。
等电位电工乘坐吊篮准备进入强电场。
等电位电工对500千伏新坪乙线N92号塔引流线断股进行临时处理。
登塔作业前,4名等电位电工相互整理屏蔽服。
在N87号塔作业结束后,作业人员返回山下乘车点。
5月13日至18日,云南电网送变电工程公司大理运检站作业人员在海拔3840米的马耳山巅,完成了国内罕见的高海拔微气象区500千伏新坪甲(乙)线带电消缺作业。
作为“西电东送”重要通道,500千伏新坪甲(乙)线跨越年均6级大风、日温差近20℃的微气象区,导线磨损率超过常规线路。本次作业采用带电方式进行,成功避免了澜沧江上游五大梯级水电站停机风险,多供电量300万千瓦时。
作业团队创新应用无人机三维激光点云技术,通过三维建模将最小组合间隙值误差控制在毫米级,破解了高海拔空气间隙放电特性复杂的技术瓶颈,使最小组合间距核算更加精准可靠,有效地确保了高海拔条件下带电作业人员的安全。
作业人员每日负重25公斤穿越海拔3670米的百年杜鹃林和悬崖峭壁,每日有效作业时间不足6小时。“山下晴空万里,塔顶暴雨倾盆,高海拔地区微气候复杂多变,在N93号塔作业时,突降暴雨导致绝缘绳在大风中失控飘摆,仅固定吊篮就耗费了1个小时。”云南电网送变电工程公司大理运检站站长李飞虎介绍道。
现在,团队已建立高海拔微气象区带电作业标准化流程,为青藏高原等同类地区电力运维提供了经验。
张强 李飞虎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