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电网公司贵阳小河供电局工作人员走进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开展用电检查。 刘微 摄
5月12日,走进位于贵阳市经开区小孟工业园区的奇瑞万达贵州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8条生产线电能澎湃、马力十足,正赶制一批三季度交付韩国的客车。
作为规模排名全国前十的新能源客车生产企业,该公司建设了完整的焊装、涂装、总装、交检车间及试车跑道。产品不仅销往全国,还出口至尼泊尔等19个国家和地区,年销量超一千台,稳居新能源客车出口量全国前十。
这是贵州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的一个缩影。在此背后,既是贵州从“资源禀赋”到“产业强省”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是满格电力助推贵州“矿石-材料-电池-整车”全产业链发展的生动写照。贵州电力行业协会数据显示,今年1-4月,贵州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用电量达296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3.75%。
上游:定制电力服务满足企业个性化生产需求
走进贵州锦麟化工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磷矿原矿石经过采、选、磨、炼,含磷量由10%提升至99%,可用作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原材料。
“维基体育(集团)体育运动有限公司官网拥有两条国内先进的磷矿生产线,每天可采选原矿石约250万吨,产能位于全省前列。”该公司装备能源部副部长蒲汝贵介绍,磷矿生产较复杂,生产设备是一般煤矿的两倍,如果在生产过程中设备电压不稳,则会造成矿浆凝固,导致设备损坏,损失巨大。
“在收到该公司的用电报装申请后,维基体育(集团)体育运动有限公司官网多次上门勘察,新建甲锦、牛锦两条10千伏线路,形成双电源保供电。同时将供电方案细化到每一台生产设备。目前,该公司每月用电量稳定在500万千瓦时。”贵州电网公司毕节织金供电局客户经理王超月说道。
在全国最大的锰矿石和电解锰生产基地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已探明锰矿储量达7.8亿吨,集聚了金瑞锰业等2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月,贵州电网公司铜仁松桃供电局投资1.2亿元,新建变压器66台,升级改造高低压线路210余千米。与此同时,在“中国三大锰矿区”之一的遵义市,为助力该市最大锰矿生产企业贵州天磁锰业集团有限公司节能增效,贵州电网公司遵义市郊供电局针对球磨机等大型用电设备制定峰谷用电方案,耗电量下降约18%,每月节约用电成本约216万元。
另一端,在“亚洲磷都”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已探明的磷矿储量达到20亿吨以上,占贵州半壁江山,排全国第三,贵州裕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等9家成规模的电池生产企业坐落于此。
“建厂6个月完成了第一条7.5万吨磷酸铁锂生产线试车,第二条只用了160天……去年产值突破百亿元大关。”该公司办公室主任张启航介绍,高产量的背后是电力保障走在项目建设前面。
“在建厂初期,维基体育(集团)体育运动有限公司官网将220千伏山坪变电站主变扩建等项目工期压缩至18天;企业投产后,维基体育(集团)体育运动有限公司官网先后完成220千伏山盛线等专线建设,为企业节省投资8000万元。”贵州电网公司都匀福泉供电局副总经理王乙告诉记者,仅一季度,该企业用电量达2.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74.79%。
下游:澎湃电能助力新能源车整车制造和充换电
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越来越多的新能源车电池生产企业和整车制造企业选择扎根贵州。
4月26日,贵州航天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海外合作伙伴大会在遵义举办。该公司副总经理王景雨说:“随着碳排放管控标准不断升级、国际油价持续高位运行,新能源微卡在国际市场越来越走俏,去年维基体育(集团)体育运动有限公司官网公司海外销售量突破4000辆,同比增长268%,跃居中国微卡出口企业前三。今年,维基体育(集团)体育运动有限公司官网有底气将1.5万辆微卡销往海外。”
王景雨的底气源自良好的市场预期,还有澎湃的电力支撑——遵义市郊供电局建立“一企一策”服务模式,定期深入企业详细了解生产计划、用电需求及未来发展规划,并提供设备诊断、能效分析等各类优质服务。
一同走俏的还有贵州长江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的“贵州牌重卡”。“贵州牌重卡以一年两次迭代的速度,在山区场景技术领域撕开了突破口。”该公司产品经理宋庆猛介绍,在供电部门协助下,升级了重卡的“三电系统”和双电机驱动技术,同时在生产车间屋顶建起了70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系统,可满足核心车间25%的用电需求,实现部分重卡零排放生产。
位于毕节市织金县绮陌工业园的1号智能换电站,早晨7点多,一辆辆“贵州牌重卡”排队换电,而后满载磷矿石驶往货运点。该换电站负责人刘元均说:“双枪充电需40余分钟,换电仅需5分钟,稳定的电力供给让重卡24小时均能自由换电,节省时间的同时运营也更加顺畅。”为保障换电站24小时“换电无忧”,毕节织金供电局通过改造升级10千伏甲绮线和增加两台1250千伏安配变,满足日均9000千瓦时的用电量。
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每3辆电动汽车中就有1辆使用了“贵州磷”元素制造的新能源电池,全省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同比增长30倍,全省车桩比达到2.5:1,新能源产业呈现“规模跃升、融合创新、链条延伸”的发展态势,为打造国家新型综合能源基地注入强劲动能。
南网报记者 张晏 通讯员 谭镇林 刘凯 罗子豪 杨志坚 郑婷